2014年5月12日 星期一

認識碳足跡

水資源

工業廢水

畜牧水污染

空氣汙染

海洋能

地熱能

風力發電

生質能

水力發電

太陽能

2014年4月21日 星期一

熱的傳播方式

熱的傳播方式

一、熱的傳播方式有三種:傳導、對流、輻射

二、傳導固體的傳熱方式主要是傳導;熱從高溫的物體傳到低溫的物體。
 1.手拿著冰塊,熱從高溫的手傳到低溫的冰塊。
 2.手放入熱水中,熱從高溫的熱水傳到低溫的手上。
 3.一般而言,金屬對熱的傳導效果比非金屬較好。故金屬當鍋子,而用木頭、塑膠等當鍋子的把手。


三、對流液體和氣體的傳熱方式主要是對流。
 1.水受熱時,體積變大,密度變小,故熱水上升,冷水下降。故加熱試管上端的水時,用手摸試管底端仍不 覺燙。
 2.煙囪的設置幫助氣體對流,當熱空氣向上時,新鮮冷空氣由下端不斷補充,使爐內的燃燒效果更好。


四、輻射:不需任何物質當媒介,而直接由熱源傳播出去的方式叫輻射。
 1.太陽的熱是藉由輻射方式,傳到地球,故不須經由任何介質而傳播。
 2.白色物體較不易吸收輻射熱,而黑色物體較易吸收輻射熱,故夏天宜穿白色衣服,而冬天則較適宜穿黑色或深色的衣服。


五、保溫瓶的保溫原理:
 1.外殼真空夾層:避免傳導、對流 的熱散失。
 2.兩壁上鈑銀:銀面光滑可將熱反射,減少輻射 熱流失。
 3.瓶蓋用軟木:減少傳導、對流的熱散失。


六、燜燒鍋的設計:將食物加熱後,隔絕熱的傳播途徑,把熱能保留下來,雖然不必加熱,但經過一段時間後,仍可將食物燜熱。

2014年4月20日 星期日

熱對物質的影響

熱對物質的影響

1. 食物受熱後會產生變化:
²  肉片會捲曲,顏色會改變,由紅變白或變灰,由軟變硬。
²  蝦子會彎曲,外殼顏色變紅,蝦肉油半透明變白、由軟變硬。
²  丸子會膨脹,會由底部浮到水面上。
²  蛋的蛋白與蛋黃會凝固變硬,蛋白會由半透明變成白色。
²  青菜會變軟,顏色會變深、也會變成有點透明。
²  湯圓煮熟之後也會脹大鼓起來,還會浮在水面上。
²  奶油會由固態變成液態,也會從不透明轉變成透明。
²  乾玉米粒體積會變大爆開,顏色也會變白。
²  巧克力受熱後會由固體變成液體。

食物受熱後的變化歸類:
顏色改變:肉片、蝦子。
體積改變:丸子、湯圓、乾玉米。
狀態改變:蛋、奶油、巧克力 熱會造成物質產生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。

2.   物理變化:包含三態變化和體積變化,例如水的三態變化;蠟燭受熱融化成蠟油,降溫後又變回固體;放在冰箱裡的奶油是固體,受熱後會變成液體,溫度再升高變成氣體狀態的油煙;水受熱後體積變大,降溫後體積縮小等。
3.   化學變化:包含變色、改變性質等。日常烹飪食物煮熟就是化學變化,這時蝦子變紅色,雞蛋變硬,麵團變熟,又像陶土加熱燒烤變硬等等。這些化學變化過的物質即使溫度降低了,它們的形態、顏色和性質都無法恢復原先的樣子。
4.   當溫度升高時,大部分的固體、液體、氣體體積都會增加。
5.   大部分的物質都會熱漲冷縮,但是水卻有不一樣的現象。在攝氏4度以上時,一樣跟一般的物質會有熱漲冷縮的現象;在攝氏4度以下時,水的體積反而會隨著溫度 降低而膨脹,因此水在攝氏4度時,體積是最小的。也就是說,同樣的體積下,攝氏4度的水是最重的。由此可知,冰總是會標浮在水面上。
6.  生活中的熱脹冷縮:
²  溫度計:酒精或水銀遇熱會上升,遇冷會下降。
²  橋樑和鐵軌:每隔一段距離會留有一條縫隙,主要是為了預留膨脹的空間。
²  鋪磁磚:每塊磁磚之間會預留一些空間。
²  天燈:點燃天燈後,燈內的空氣會膨脹,讓燈鼓起來。
²  凹陷的乒乓球:泡熱水可以使球內的空氣愈熱而膨脹撐開凹陷處。
²  打不開的罐頭:遇到打不開的罐頭瓶蓋,可以用熱水或熱毛巾加熱瓶蓋,使瓶蓋膨脹。



2014年2月15日 星期六

槓桿一改變抗力臂長短




實驗發現
1、抗力臂愈長,掛的砝碼愈多,愈費力
2、
施力臂>抗力臂,省力
施力臂=抗力臂,不省力不費力
施力臂<抗力臂,費力


2014年2月13日 星期四

槓桿一改變施力臂長短

實驗發現

1、施力臂愈長愈,掛的砝碼愈少,愈省力

2、

施力臂>抗力臂,省力

施力臂=抗力臂,不省力不費力

施力臂<抗力臂,費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