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11月5日 星期一

2-2 動物的繁殖和行為


2-2 物的繁和行為

P34-35
1鍬形蟲:鍬形蟲的大顎是用來打鬥之用,雄鍬形蟲左右大顎向內夾合時,能夠剪斷或夾碎敵人的肢體,打鬥的原因除了爭搶伴侶外,也會因為地盤的所有權而發生。

2蝴蝶:當一隻雌蝶正在專心訪花時,雄蝶會在一旁飛舞示好,如果雌蝶滿意雄蝶的表現,就會揚翅與雄蝶在空中近身比翼雙飛,當短暫的戀愛之舞結束之後,牠們便會飛入樹叢間完成交配。

3軍艦鳥:雄軍艦鳥的喉囊在生殖季節時會特別發達,其顏色呈現鮮紅色,求偶時會鼓脹成球形。

4螢火蟲:螢火蟲發光的目的主要是求偶,每種螢火蟲會發出不同的光頻和波長,螢火蟲可以藉此在黑暗中辨別不同的種類,但是並非每一種螢火蟲都會發光。雌雄同型的種類,雄蟲腹部的發光器有二節,雌蟲只有一節。發光器裡面含有特殊的磷蛋白,可和吸入的空氣相混合而氧化發光,螢火蟲的光能量和效率非常高,約只有210%的能量轉為熱量,而其餘完全用來發光,因此螢火蟲的光並不像電燈泡般燙人,稱為「冷光」。

5孔雀:雄孔雀有一身鮮豔的羽毛,若牠盡情地張開絢麗的尾羽,並不斷地抖動,就是在千方百計誘引異性。6黃頭鷺:黃頭鷺在繁殖季節時,頭部、頸部及背部會有橘色飾羽出現,故又名「黃頭鷺」;冬季時飾羽消失,羽色雪白,僅頭頂略泛微黃。

7羚羊:羚羊在生殖季節時,雄羚需經過激戰,以爭取和雌羚交配的權利。

8臺灣獼猴:臺灣獼猴在入秋後10月至隔年的1月是主要的交配季節。這個期間常會發生雄猴為爭奪交配機會而大打出手的情形,而成年雌猴的屁股也會變得特別腫脹豔紅。

9蛙類:雄蛙會鼓起鳴囊鳴叫,引誘雌蛙來配對。

P36-37圖片說明
1學生討論圖:發表所見過動物繁殖的經驗,例如:蠶蛾交配後產卵、大狗生小狗。

2蝴蝶:雌蝶找到寄生植物後,將卵分別產在不同的葉子上,以確保後代的食物來源。

3雞:每次產下數顆卵,由母雞負責孵卵的工作。

4龜: 卵生動物, 小龜從卵裡孵化出來。不管是陸龜或海龜,都把卵產在陸地上的沙石中或枯葉堆裡,藉著太陽光或落葉腐化時產生的熱來把卵孵化。不同種類的龜,每次產卵的數目不同,有的一次生十幾個,有的一次生幾十個。海龜多半生幾百個。

5企鵝:世界上的企鵝共有17種,但也有人說共有18種,而他們認為白鰭企鵝是第18種企鵝,但大部分學者認為牠是小藍企鵝的亞種。雌企鵝每次產卵二、三個,隨種類而有所不同。以下介紹幾種:

a. 皇帝企鵝:大多企鵝由雌、雄企鵝輪流孵蛋,但對體型最大的皇帝企鵝來說,孵蛋是雄企鵝的工作。牠們不築巢,因此雄企鵝把卵放在雙腳上,用充滿脂肪的肚子覆蓋,保持溫暖,讓小企鵝在蛋裡面慢慢成長。大約經過60天,雄企鵝不吃不喝,一直站著孵蛋,直到小企鵝破殼而出,此時牠已減輕了30 40%的體重。在這段期間,雌企鵝必須離開聚居地,走很長一段路程,回到海邊。經過交配和產卵,牠們已經很疲倦,同時也很饑餓,因為牠們有一個多月沒有進食,體重可能減輕1/3。許多企鵝由於不堪長途跋涉,在返回海邊的途中死亡。那些活下來的企鵝在回到岸邊之後,立即跳進海水捕捉魚類充饑,經過幾個月的飽食,它們的體重才逐漸恢復。

b. 國王企鵝:集體繁殖,有領域性,每對領域的範圍約1平方公尺。不築巢,每窩下一個蛋,由雌、雄企鵝輪流孵蛋52 56天。

c. 阿德利企鵝:一次生兩個蛋,愈多企鵝聚在一起愈能互相提防海燕及賊鷗偷襲自己的蛋及小企鵝。冬天時,牠們常成群結隊出現在浮冰或冰山上活動,春天一到即返回其陸地棲息處,通常雄企鵝會先抵達並以鵝卵石修復自己的巢, 雌企鵝則慢數日抵達,在交配後產下兩個蛋,孵蛋和哺育的責任由雌、雄企鵝輪流負責。

d. 黑腳企鵝:整年都可繁殖,通常在岩石下、植叢內或洞穴內築巢,一窩下2個蛋,也有下第二窩的記錄。孵化期約38天。

P38-39圖片說明
1羊:羊是季節性發情的動物,一般在秋季及初春。一般母羊的懷孕期約150天,一胎產下1 3隻。一般2隻仔羊分娩的間隔時間約5 30分鐘,甚至1個小時以上。對於產出雙胞胎以上的母羊應特別注意,在第23隻仔羊產出時,母羊已疲乏無力,需要助產。

2鼠:母鼠的懷孕期約18 21天,一胎平均可生下10 12隻仔鼠。仔鼠出生10 14天左右開眼,而在16 21天左右離乳。

3人類:受精卵在母體的子宮內發育約40週後成熟。胚胎發育時所需要的養分是由和媽媽相連的臍帶所提供。嬰兒出生後,媽媽會分泌乳汁餵食。

4牛:母牛懷孕以後,約9 11個月生產,通常一胎產下一隻小牛。

5鳥餵食:鳥類在幼雛孵出之後,由雙親輪流去覓食以餵養幼雛。

6袋鼠育兒:剛出生的小袋鼠只有豆粒般大小。小袋鼠穿過袋鼠媽媽的腹部進入鼠袋中, 並在袋子裡吸吮著奶頭。小袋鼠在鼠袋裡待5 6個月,慢慢的成熟長大。

7羊哺乳:小羊出生後,母羊會分泌乳汁提供小羊食物。

8母鴨帶小鴨:小鴨跟著母鴨前往水中安全的地方,並直接自行覓食,這是小鴨學習母鴨的關鍵時刻,無論母鴨走到哪就跟到哪。

9人類照顧嬰兒:人類嬰兒從出生到長大,需接受父母許多的照顧,才能順利的成長。

● 動物的育幼行為:動物為了讓自己的後代能夠在天敵環伺的環境中順利成長,許多動物在幼體尚未孵化,或是還沒有尋找食物或是躲避敵害的能力之前, 會花上好一段時間來照顧牠們。部分低等動物不具育幼行為,故產生大量之卵及精子,以期使在大量的配子中, 總有倖存, 種族得以延續。愈高等之動物育幼行為常愈發達,例如:有社會行為之昆蟲、鳥類、哺乳類等,其育幼行為都很發達。靈長類之幼稚期最長,育幼行為也最完善。
動物的育幼行為目的在於保護新生之個體, 使其在環境中增加生存之機會,以使種族延續。例如:蜘蛛、蠍的幼體孵出後數日間,仍攀附在母體背上受保護。鱷魚產卵於特殊巢穴中,並照顧卵直到幼體孵化出為止。蝦、蟹將卵黏附在腹部游泳肢上,藉以保護, 並獲得氧氣直到孵化為止。蜜蜂、白蟻有專司育幼之工蜂、工蟻。靈長類的親子之間相處最久,親代對幼兒行為之發展影響深遠,如獼猴。若無親代及兄弟姊妹相處之經驗,則將來無法發展出正常之性行為及社交關係。

P40-p41圖片說明
1蜘蛛:蜘蛛會在樹枝間或草叢間吐絲結網,以等待獵物被網纏住。被捕捉到的獵物若沒有馬上吃掉,就會被注射一種麻醉劑,使獵物動彈不得,但不會死亡,這樣蜘蛛永遠有活的食物可吃。

2獅 子: 獅子常採圍捕策略, 成群出獵。狩獵的工作都由數隻母獅負責,其中一隻會先攻擊獵物,其餘則包抄埋伏,等被追趕的獵物靠近時,再衝出撲殺。公獅則常不勞而獲,母獅們辛苦得來的食物,往往便給獅群中的公獅搶去,只有在牠們吃飽後,母獅才可享受牠們辛勞的成果。

3長 頸鹿: 長頸鹿的脖子和四肢都很長, 舌頭可長達45公分, 又長又靈活,方便牠們取食樹葉。另外,長頸鹿的身高也會造成困擾,當牠們在喝水或是由地面取食的時候,必須把雙腿張得很開,或是把前腳彎曲,才能夠把嘴巴接觸到地面;這同時也是一些肉食動物攻擊牠們的大好時機。

4白鷺鷥:白鷺鷥覓食時,常會伸長筆直頸部向前斜望,當牠們找到獵物之後,會先仔細地瞄準獵物動向,之後就用又尖又長的嘴喙朝獵物一啄,幾乎可以百發百中。

5黑面琵鷺:黑面琵鷺覓食時,會將長長的雙喙微微張開,伸進水中,開始左右緩緩擺動, 腳步也慢慢地移向前方, 雙喙附近的水掀起一些些的漩渦,小魚、小蝦也順勢被捲到嘴喙旁。
黑面琵鷺分布在亞洲東部溫帶地區,屬東亞地區的特有鳥種,牠們每年秋季由北方飛往南方渡冬,至翌年春季再陸續飛返北方, 其渡冬區包括香港、南中國、越南及臺灣等地,渡冬停留時間長達半年。黑面琵鷺在繁殖地的狀況,目前僅知於北韓西部海域中的岩石小島,牠們在陡峭的岩壁上築巢,但在所知的繁殖區內其數量尚不及30隻,因此推測一定有其他未發現的繁殖地。

6蜜蜂:蜜蜂採集花蜜和花粉,以獲得糖類和蛋白質的營養。蜜蜂的口器是一種獨特的咀吸式口器,不但可以咀嚼花粉,還可以吸食花蜜。

7牛: 牛在吃草時, 因為牠的臼齒發達,所以可用來磨碎食物。

8攀木蜥蜴:攀木蜥蜴俗稱竹虎、肚定(臺語),全長約20 30公分,尾長占全長的2/3,是臺灣特有種,也是體型最大的,屬於晝行性的蜥蜴。喜歡在樹幹上晒太陽,以守株待兔的方式攀附在樹幹上,轉動著靈活的眼珠,捕食經過的小蟲,體色會隨環境而改變,具有良好的保護色,尾巴不會自割,當其他動物接近時,會做類似伏地挺身的動作以嚇退敵人。

P42-43圖片說明
1幼鳥:剛孵出的小鳥就會張嘴索取食物,以便能由親代餵食而獲得營養,這是一種本能的行為。

2豬:小豬一出生就會尋找母豬的乳頭吸吮乳汁,是本能的行為。

3嬰兒:嬰兒一出生就會哇哇大哭、會吸吮,是本能的行為,不需要經由任何教導。

4蜻蜓:蜻蜓一羽化後就能展翅高飛,是本能的行為,使牠們能夠移動以躲避掠食者的捕獵。

5長頸鹿:剛出生不久的長頸鹿就會站、會走,是本能的行為。

6小朋友成長圖:在小嬰兒漸漸長大的過程中,會學會許多行為,例如:從先學會爬行到學會走路甚至跑跳;學會吃飯的技巧及吃飯的禮儀;學會說話甚至演說等。

7幼鳥學飛圖:幼鳥由親鳥教導而學會飛翔及捕食技巧。

P44-45圖片說明
1螞蟻社會性的行為:蟻巢中有許多個房間,分別有不同的功能,蟻后有專屬於自己的房間,卵和幼蟲也分別在不同的房間,還有食物的貯藏室等。螞蟻中,體型最大的是蟻后,主要工作是產卵。有翅膀的是雄蟻,主要工作是與蟻后交配。有很明顯的大顎是兵蟻,主要工作是負責防禦。數量最多且外形相似的是工蟻,蟻巢中大部分工作都是由工蟻負責,包括護卵、育幼、覓食、貯存食物、清潔蟻巢及照顧蟻后。

2猴子社會性的行為:猴群是一個階級社會,位階高的猴子通常能優先享用較好的食物。猴王是位階最高的雄猴,也是猴群的領導者,通常由雄猴打架決定。猴王舉著高高的尾巴就是代表位高權重的領導者,有些尾巴末端還會倒捲,姿態更是神氣十足。理毛是猴群中最常見的社群行為,雖然理毛具有清理毛皮去除虱蚤的作用,但這行為更重要的功能是在維繫社群的組織與個體間的關係。

● 社會性昆蟲:昆蟲在地球上不僅是種類數最多的動物,也是生物量最大的一群。而以生物量的觀點來看,許多社會性昆蟲雖然種類數並非很多,卻有著碩大的族群數與個體數,在一些白蟻與螞蟻的族群中可高達數百萬個體。社會性昆蟲是昆蟲族群中發展最為特殊的一類,可說是最為進化的昆蟲類群,牠們以特殊、複雜且精密的社會性結構稱霸於昆蟲世界,所扮演的角色有如人類在哺乳動物中的地位般。
社會性昆蟲的社會性架構,以五個複雜的社會行為為主幹,第一點為共同育幼,同種間有共同育幼的行為。第二點為生殖階級的出現,具有生殖及勞務上分工的行為,而無生殖能力或生殖力弱的個體,需照顧生殖力旺盛的個體。第三點為世代重疊,群聚的個體間至少有兩個以上世代生活史重疊共同為群落工作。第四點為護幼行為,是指親代個體對其子代的任何保護行為,包括護卵、護幼、築巢等複雜的社會行為。第五點為共同築巢,是昆蟲進入社會性結構的重要指標行為,因為這種行為是把複雜社會性行為從原本垂直影響的互動行為(親代對子代間的互動),帶入平行、網狀的互動行為(相同世代間的互動)。在互動的同種個體間,已去除同種間對於巢的領域界線,且有共同禦敵的行為。

P46圖片說明
1俊姿和家人圖:容易辨識的外表特徵,例如:什麼膚色、有無美人尖、雙眼皮或單眼皮、眼睛大小、耳垂分離或緊貼、鼻梁高低、睫毛長短、身高的高矮、大拇指能否外翻、能否捲舌、直髮或捲髮、有無酒窩、眼睛有無色盲、是否肥胖和說話的聲音等。

重點歸納
多數動物為了繁殖下一代,牠們各有求偶的妙方。有些動物利用聲音,有些動物利用光,還有些動物會散發出特定的體味等。
動物將卵產生體外,再孵化為小動物的生殖方式,叫做卵生。卵生動物孵化期間是靠卵所提供的養分發育。
動物的胎兒在母體內發育完全後,才生出來的生殖方式,叫做胎生。胎生動物的胎兒在母體內,藉著母體所提供的養分發育。
動物產下後代後,為了讓新生命順利的成長,動物會出現一些育幼行為。
動物在成長過程中,必須取得食物來獲得養分。每種動物都有自己獨特的覓食方式,通常和牠們的身體構造有關。
動物有些行為一出生就會,是牠們的本能,而有些行為則是需要透過學習,以使自己的行為更趨於熟練和多樣。
有一些動物,例如:螞蟻、蜜蜂、臺灣獼猴和獅子等,有群居、分工合作、階級等行為,稱為社會性的行為。
動物藉著生殖行為代代繁衍,有許多外形特徵也會代代相傳,例如:動物毛髮的顏色等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